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本文转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位于白洋淀的重要集水区和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是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障雄安新区及周边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2022年,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组织开展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科学开展林草资源经营管护,工程建设呈现规模大、推进快、质量好的良好态势,林草植被格局得到大幅度优化提升。截至目前,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累计完成试点建设任务134万亩,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制定政策,完善措施,规模治理扎实推进。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制定林场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任务落实、施工建设、抚育管护、档案信息等全过程管理,为林场建设经营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制定特色产业保险奖补政策,完善林草资源的管护责任制度,延长营造林建设工程管护期限,期满后由当地居民承包经营,实现建管一体化,对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资源实行统一保护、管理和修复,实现林草资源有效保护;制定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地方性财政补助政策,地方财政累计投入27150万元,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为实施林草资源管护提供资金保障。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系统治理成效显著。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在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困难的深远山区,采取封山育林与飞播造林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在石灰岩地区,高规格整地,大苗木栽植,水、电、路配套,规模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在片麻岩地区,采取机整地、路上山、窖集水的治理模式,多树种、多层次混交,大规模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完成千亩以上的规模造林示范区26个,打造了涞源石道沟林光互补、唐县唐岩山、曲阳齐村等一批万亩以上规模化林场示范区,有力提升了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生态承载能力。

督导管理,严守阵地,资源管护效益凸显。各试点县技术人员分包到乡镇、村,督导造林公司落实作业设计,严把整地、苗木、栽植“三关”,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落实林长制改革工作,构建市、县、(乡)镇、村四级林长体系,整合护林员资源,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重视林草资源病虫害防治,实施重点防治和群防群治,定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时发布虫情预警;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火源管理和防火宣传,将规模化林场造林区全部纳入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重点监控区域,加大惩处力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

三北地区分布着全国一半以上的可绿化用地,是未来我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主战场,可充分借鉴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科学经营管护的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